电影《1921》亮相上海电影节金爵主席论坛“建党故事”拍出新意实现主旋律与年轻人的“双向奔赴”
电影《1921》亮相上海电影节金爵主席论坛
光影耀申城,群贤叙影事。6月16日,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主席论坛如期在上海举行,作为本届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黄建新导演邀请到了电影《1921》联合导演郑大圣、制片人任宁、编剧余曦、主演王仁君共同出席,与媒体及现场观众围绕“2021拍《1921》:如何将建党故事拍出新意”这一极具现实意义的论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站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节点上,庆祝建党百年的重点影片《1921》即将于7月1日上映。黄建新与郑大圣两位导演联手将“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历史大事又一次呈现在大银幕上。此前,《1921》作为上影节开幕影片进行了首映,其更广阔的视角、更新鲜的切入点、更生动的故事人物,都让首映观众倍感惊喜。虽然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建党故事”已经被多次搬上银幕,但《1921》仍旧拍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
黄建新时隔10年再拍“建党故事”
力求创新深挖细节融入谍战类型元素
作为“第五代导演”领军人物之一,黄建新导演荣获过金像奖、金鸡奖、华表奖等重要奖项,被国际影评人和新闻界称为中国最重要的导演之一,在今年更是以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的身份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在黄建新导演孜孜不倦的电影创作生涯中,“建字三部曲”是其最为重要的里程牌式作品。2009年,由黄建新执导的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建国大业》上映,其以商业化手法打造主旋律影片的创新模式,开启了主旋律电影的新篇章。而后十多年中,黄建新参与的《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决胜时刻》《我和我的祖国》等影片,都呈现了他独特的审美追求以及历史叙事角度。
时隔10年,黄建新导演再次以“建党”为故事蓝本拍摄了电影《1921》,在论坛现场,他与电影主创一起解读了这部电影在叙事和风格上的创新。对于黄建新导演来说,《1921》拍摄的难点与创意点便是大胆地用130分钟讲述1921年这一年的故事,“《建党伟业》讲述的是10年,这个是1年,电影对人物的要求就会高很多。”除了时间跨度减短,视角的丰富也让《1921》别具一格,“我们特别想打开一个国际背景。”无论是当时“共产国际”的介入,还是上海国际大都市的环境,“一大”的召开有许多值得书写的国际视角。“我们就是希望切开1921这一年的横截面,能看到历史背景的丰富性,我们所说的历史,经常是抽象的,但在展开它不同层面细节的时候,它就衍生了历史的丰富性。”
为了丰富电影中的历史细节,主创们查阅了大量国内外史料,不仅构建出了一条其他“建党故事”几乎没有提及的“国际视角”,也为编剧余曦寻找到了《1921》的类型突破口,“比如史料中记载来自共产国际的两名与会人员,马林是一个活动家,是一个明面上的人物。尼科尔斯基不一样,他是一条暗线,是一个地下工作者,他们俩一明一暗来到上海做自己的工作,非常像一个谍战片。”而在史实和戏剧表达的平衡上,郑大圣导演则阐述了他们一贯坚持法则:“大事不虚,小节不拘。基于对史实的考究之上,在历史学家止步的地方,应该就是我们戏剧性想象起步的地方。”
主旋律与年轻人的“双向奔赴”
“2021年的1921”以青春姿态打破壁垒
顺应时代发展与民众精神文化需求,是中国主旋律影片一直追求的创作理念,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仍旧以青年人为主。电影《1921》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导向,将主要目标受众定位为年轻人,以达成“主旋律影片与年轻人的双向奔赴”。
《1921》多位主创,就“在贴合当下年轻人语境的创作表达上,《1921》有什么特点”展开了论述。导演黄建新表示,每个电影都有自己的时代属性,在此前举办的多场研讨会上,很多看过片的专家纷纷表示,“《1921》拍的是2021年的1921”。电影致力于跳脱出历史厚重带来的对百年前青年共产党人的刻板认知,用色调赋予影片更贴合当下年轻人的浪漫,“我不希望它特别暗淡,我希望它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状态,跟音乐配合、跟声音配合起来能产生一种诗意化的感觉。”而编剧余曦认为,需要从人物内心去挖掘“青春感”:“最重要的其实还是要还原当时年轻人从内由外的信念感,也是导演经常说的‘心灵源动力’。”
电影《1921》的制片人任宁,一开始便定下了影片的“青春基调”,而最令她感到和时下青年人有共鸣的是影片对女性角色的着墨,“我们看史料的时候很感慨,百年前就有非常多独立自由、追求平等解放的‘新时代女性’,跟现在千千万万的90后、00后的年轻女孩有非常强烈的内心共情。因为她们都是勇敢、智慧的,同时在追求平权、平等。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如王会悟在一大会议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找博文女校安排食宿,给各个代表写信,做了很多详细的会议组织。”多次扮演毛泽东的青年演员王仁君认为,历史伟人其实也有作为普通人的一面,需要看到他们身上的“烟火气”,才能真正地走进角色内心,“在塑造伟人形象的同时千万要杜绝概念化、程式化。”他提及导演黄建新要求他不要查阅1921年之后关于毛泽东的资料,“导演不希望毛泽东主席思想上的成长、领导经验,以及他的高瞻远瞩被代入到他的青年时期,《1921》里面展现的主席形象就是一个满怀着理想、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热血青年形象。”
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金爵电影论坛一直以来都是电影人了解产业动态的最佳途径。上海电影节金爵主席论坛以电影《1921》为例,探讨了时下电影人最为关注的命题,不仅从电影创作、文化传播、受众分析、产业格局等角度,为电影行业提供了建议,也从命题上切中了建党百年的时代语境。而通过此次论坛的详细解读,业内外对《1921》的上映充满期待,这部以青年人视角创新式打开“建党故事”的影片会给观众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7月1日,拭目以待!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